close




臉書詐騙新手法!「購物社團」暗藏交易陷阱 

臉書詐騙不斷推陳出新,從早期「在嗎?可以幫我收簡訊或是幫我買遊戲點數」,之後則有要朋友們到攝影比賽網站投票,藉以欺騙民眾個人資料的手法,現在詐騙集團相中臉書購物社團的蓬勃發展,已悄然將魔掌伸入其中,根據165專線統計,本年1月迄今在該管道所發生的詐騙案件就高達30件,請愛好網路購物的年輕朋友多加留意小心。 




家住臺南的李姓女大學生日前於臉書批貨社團,購買時下學生間相當風靡的「自拍神機」,該社團強調需大量批貨,才能取得優惠價格,本身兼職網路拍賣的她心想可以拿來轉賣,遂以每臺單價新臺幣(以下同)19,000元的價格購買19臺相機,匯款361,000元給該社團管理人,過了許久卻沒有收到商品,對方還失去聯絡,求償無門。無獨有偶,住在新竹的林姓女大學生本月也與朋友共同集資了272,000元,準備大量購買該型號相機,最後也落得相同下場。 




臉書對其平臺上任何社團所發生的交易行為,並無完善的安全規範,也不擔保民眾購物的安全性,本月初就曾發生民眾在「二手機撿便宜」社團購買手機遭到詐騙之案例,被害人想向該社團尋求協助時,管理人卻以「不介入物品的交易過程,即包括運送、付款、退款、瑕疵及擔保及其他交易事項」為由卸責,請買方自行解決交易糾紛,但賣方早已逃逸無蹤,被害人只能自認倒楣,因此,在臉書社團購物所產生的交易風險相對提高,民眾若非得在該社團上購物,應該在購買前先行確認其公司地址及連絡電話等重要資訊,當詢問問題時,網站管理員有避重就輕,甚至要求私訊(下)交易的狀況,即應提高警覺。 




在一個無法確保交易安全的第三方平臺上,如果不幸遇到消費糾紛、要求賠償或退貨都相當麻煩,對方只要簡單的一個封鎖動作或是將網站關閉,受害者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他。刑事警察局建議民眾從事網路購物行為時,能選擇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購物平臺,並且找「良好評價」或有實體店面的商家才較有保障;購買貴重物品最好直接去店面購買,也可以找人陪同見面交易,當場檢查貨品,降低交易風險。如果民眾對於臉書詐騙手法有任何疑問,歡迎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詢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心臉書 毀了你的人生





中時電子報


熱門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註冊會員即將在本週突破5億人次,寫下新的里程碑。不過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指出,這麼龐大的使用社群也會構成更多用戶隱私權問題,可能為使用者惹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把他們的人生弄得亂七八糟。




例如,臉書可能害你找不到工作。根據英國一份人力調查,有半數雇主一旦由Facebook發現到求職者的不當行為(例如酗酒、違法活動相片,或是行文辭不達意),便會選擇不予錄用。美國也有20%雇主表示會主動搜尋Facebook頁面,試圖取得求職者更多資訊。




或者,臉書可能害你領不到保險金。加拿大一名29歲的IBM女性員工,因憂鬱症休假療養,期間可領取工作保險金。但保險公司卻憑著該名女子上傳的度假及生日派對照片,宣稱她已無憂鬱症狀,足以工作,遂中斷保險給付。




臉書也會讓你吃上毀謗官司。英國1名商人就因控告前同班同學偽造了一個他的假個人頁面,並在其中散佈許多惡意中傷的訊息,成功贏得22千英鎊的賠償金。




臉書可能讓你輸掉離婚官司。Facebook已時常被作為呈堂證供。例如歐美離婚律師現在就常鉅細靡遺地蒐索Facebook網頁,企圖為客戶翻查出其配偶不軌、欺騙或是無心家庭的證據。美國有名婦女便因遭前夫指控沉迷於FacebookFarmville農場遊戲,輸掉了小孩的監護權。




當然,臉書也會讓債主找上門。許多人以為避不見面、不接電話,就可躲過追債,不料債主卻可能透過Facebook找上門。甚至有些貸款者在放款前,便會監控Facebook的動態更新資訊,來評估借款者的財務狀態與償債能力。




最後,臉書造成你心情低落。社交網站一般被認為是人們放鬆舒壓的管道之一,沒想到反為使用者平添不少煩惱。其實紐約一所大學研究發現,許多年輕少女花費大量時間留連社交網站,換來的卻是更多失落感。顯然老是與朋友討論八卦或個人煩惱,反而會令人長時間處於不健康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敏峰茶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