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才,必有所用,社會是多元的分工機器,每人務所自己的本分,擔任不同的角色,貢獻自己所長,滿足自我的需求,也滿足大眾彼此間的需要,因此每人都秉持著尊嚴,過著快樂的生活,人所重視的格調,也造就了多元的社會,能力分擔,長短互補,猶如世界的拼圖,完美而無暇,每一個分擔都是各人的期盼,樂於接受及貢獻,這也是人格做為支撐的一種表現!
人在奮鬥的過程中,難免會碰撞不如人意的情事發生,而每一個人所能承擔的力量卻是不一而止,壓力對於內在所造成的反應,每人都有程次上的不同,解釋也因人而異,[汽車無油不能發動及前進,汽油如果是負擔,不仿稱之為推動力],人一樣沒壓力,就沒有前進突破的企圖心,學生讀書,如果都選會讀的,那麼進步在那裏?當突破了困難,也就是增加學識的開端,一般人對於事業,總是下了決心,找不到毅力及恆心,當困難來臨時,總是有很多的藉口安慰自己的失敗,這是不能成事的主因!
不在其位,不謀其利,每個人的角色,自己必須充分的去自行解析,社會原本就是分工的團體,因此妄自尊大,不學無識,即使搬弄任何角色,都不會被人所尊重,尊嚴促使前進的力量,如果本身不知努力奮鬥,落得為弱勢被救助的對象,還不知尊嚴之所在,難不成[天生我才,就是被可憐]的一員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正當的事,沒有顏面的問題,挑東撿西的,到頭來落的兩手空空的,在等待別人的施捨,難道這才是尊嚴嗎?
社會的價值觀似乎快速的被扭曲著,谁有好的事業,好像應該大家都可分享一樣!常常有部分的人覬覦著別人的財物,所以才有非法的侵權行為,殊不知人的成功,絕非偶然,只是用心,專心,毅力及不怕苦的結果,社會是公開的競爭,長久的成功,正常的運作,天公地道,看別人的時候,不仿想想自己,檢討一下處事的態度,做為觀摩學習的借鏡,充分的補充自己的學術,建立好的人脈基礎,用決心及毅力,去爭取你所要的標的物,如此雖不能一躋就成,起碼也能改善困境!
不管在任何職位,盡所本分,在社會踏實不阿,其言行又是正面的,不損人利己或不利己,其實已是有尊嚴的人生了,人知在世,所為何事,所司何職,不要踐踏自己的人格本質,這也是盡責的表現,或許有些人喜歡帶著假面具,甚至躲在神聖的背後,裝神弄鬼,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到處說經講道,試問所學幾何?人格重否?施善又是如何?對社會的貢獻又是多少?是社會的負擔?還是有在貢獻?你又渡過多少人從善?如果不是!那就是社會的負擔,迷信社會!渡人者自渡之!充分的表現剛強的貢獻力,不是一眛的自修,然後又要求他人的貢獻,將來自己如果成仙成佛,也可分別人果位嗎?聖嚴法師的腎臟病變,有要請別人捐腎嗎?這種高的道德標準,又有谁可以比擬?
總之!跑完五千公尺,才有完成的喜悅,人不能每天安逸在快活中,快樂應該是在艱鉅的工程完成後,如果無功享受太多的幸福,那是在消耗未來的快樂,那怕是長久的辛勞,將來的甜果,必然是你自己獨享!因此自己對自己負責,也只有自己清楚,但反躬自省,無愧於心,就是完美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