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歷史沿革~   


     據考證,元朝之前,雲南地區的大部分長期游離於中央王朝所管轄的行政區劃之外。戰國時期秦始皇曾派人修繕了從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的“五尺棧道”,將雲南短期納入版圖,但在十餘年後,因南夷作亂,漢初將巴蜀與雲南之間的通道要塞全部關閉,不准來往;《漢書.西南夷列傳》有“秦時尚破,略通五尺道,諸此國頗置吏焉十一歲,秦滅,漢興,皆棄此國而關蜀故徼的記載。


     東漢三國時期亮定南蠻,對雲南的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雲南濮人開始種植利用茶葉,這一時期可謂巴蜀文化對雲南地區產生最深遠影響的時期,並開闢了雲南種茶歷史,直至今日在雲南西雙版納茶區還有著廣泛的傳說。


     從晉到唐這段時間,中央政府一直未在雲南地區設治,這一時期巴蜀及江南茶葉已發生了從生曬羮飲到蒸青餅茶的飛躍發展,然而普洱茶區卻因缺乏與中國主流茶文化的交流而停滯不前。唐初,皇朝曾積極經營雲南,公元733年,蒙舍蠻皮氏打敗唐軍在雲南建立起獨立的南詔王國,以致陸羽《茶經》也未把雲南作為茶區列入,僅有在此之前,出使南詔的唐使樊綽在《蠻書》中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的記載。


     宋朝時期,段思平奪取政權在雲南建立大理國而獨立於宋代版土,以致宋代盛行的龍團鳳餅以及鬥茶之風亦未得傳播。唐宋這兩個朝代正是中國茶業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那時普洱茶區屬雲南王國的銀生城管轄,普洱茶則在“隔離於世”的環境中緩慢地發展著,元朝滅大理國後,逐步在雲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與明朝的洪武調衛及屯兵制的實施,大批漢人遷居雲南,加強了中原文化在雲南的滲透與傳播,推動了雲南茶葉向團餅茶發展。


     但由於雲南大葉種茶內含物豐富,滋味苦澀濃強,並未受到元朝時期和明朝時期中央政府的重視,仍處在自由發展時期,如明朝宋濂等撰《元史.茶課》載:“西番大葉茶,建寧胯茶,亦無從知始末,故皆不著。”而元朝忽思慧撰《飲膳正要》則有:“西番茶,出本土,味苦澀,煎用酥油”的記載。《明會典.茶課》記載:“茶課數,雲南銀一十 七兩 三錢一分四厘”。


     清初(1690)阿世坦等編《清會典.茶課》竟有:“廣西雲南茶課,二者不產茶,凡有販茶抽稅無定額”的說法。這一階段雲南茶葉除在滇中銷售外,主要銷往西藏地區。到了清代雍正七年,雲南總督顎爾泰在普洱茶區建立貢茶場,並驅逐新舊商民,設總茶店以籠其利權,加之官茶擾民,導致茶山荒蕪。為此,雍正十二年,針對普洱茶區發布了“禁壓買官茶告諭”和“再禁辦茶官弊徼”,削減了貢茶數,恢復了自由買賣,普洱茶開始大量進入京師,並受到清朝宮廷的寵愛,大大促進了普洱茶的產銷發展。


     1780年,《清朝通典》載:“茶課,雲南行引三千,額徵銀九百六 十兩 ”,普洱茶生產發展逐漸進入歷史高峰期,,清朝末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普洱茶也有一個快速的發展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敏峰茶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